你是不是補 B 群沒效?營養「進得去」,不代表「轉得動」
你是不是也遇過以下情況?
- 一直吃B群,卻還是疲憊沒精神?
- 維他命C每天補,但膚況沒有變好?
- 營養品花了大錢,卻沒有明顯效果?
你不是補錯,也不是產品沒用,而是身體的「轉換引擎」沒啟動!
🔋營養「進得去」,不代表「轉得動」
補充營養就像把原料送進工廠,但如果工廠的機器壞了,再多好料也無法生產成效能。
這時的「機器核心」,其實是體內一種與能量、抗氧化密切相關的酵素──NQO1。
✅ NQO1(NAD(P)H:quinone oxidoreductase 1)主要負責:
- 協助維生素B2、B3、C的轉化與利用
- 抵禦因壓力、毒素產生的自由基
- 穩定粒線體內的 NADH/NAD+ 比例,進一步產生 ATP(能量)
若 NQO1 表現低下,就會出現「營養補了但無法發揮效益」的情況,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你會:
- 長期疲勞,喝再多能量飲沒感覺
- 補抗氧化劑,但氧化指標還是偏高
- 抗老、抗疲勞保健品效益極低
🧬NQO1 基因型影響轉換能力
人體的 NQO1 基因存在三種型態:
基因型 |
NQO1酵素活性 |
常見表現 |
CC型 |
正常 |
體力穩定,營養轉換佳 |
CT型 |
約50%活性 |
容易受壓力疲勞影響 |
TT型 |
幾乎無活性 |
容易疲倦、營養補充無感 |
研究指出,約有15%-20%亞洲人為TT型,屬於NQO1缺損者,這代表:
「不是你懶,而是你的身體真的打不開『能量鑰匙』。」
🧠 Google熱門搜尋反映的真實痛點
從近期 Google Analytics(GA4)搜尋關鍵字趨勢來看,像是:
- 「吃維他命沒感覺怎麼辦」
- 「補 B 群還是很累」
- 「吃營養品會吸收嗎」
- 「自由基清除」
- 「粒線體能量提升」
這些都反映出許多的民眾對於「補進去卻無效果」的高度困惑與不解,核心其實就出在你是否能「啟動NQO1」。
💡三大方向改善你的「能量轉換效能」
與其無止盡吃補品,不如先打通轉換通道。除了調整生活與飲食,加上科學化精準營養素 – 針對體質,「轉的動」才有效:
✅ 生活調節建議
- 戒菸、減少油炸、少碰空汙環境:這些都會損傷NQO1基因表現
- 維持正常作息:睡眠不足會抑制NQO1的製造與活性
- 降低壓力荷爾蒙(如皮質醇):慢性壓力會長期抑制細胞的抗氧化功能
✅ 天然營養補充
- 苦瓜、山苦瓜萃取物:含有活化NQO1的植化素
- 椰子油(中鏈脂肪酸):可提供不需NQO1轉換的快速能量來源
- 藜麥、紅藜:富含微量礦物質與植物性NAD前驅物,提升能量代謝效率
- 維生素B2(核黃素)補充:NQO1與粒線體能量轉換密切相關的酶輔因子
✅ 基因靶性精準營養素策略
新世代基因體營養學已從「大眾補充」進化為「個人化營養」,
其中關鍵就在於:基因靶性定位 + AI生物模型,演算「基因 × 環境 × 營養素」對應精準配方!
透過基因自我評估,清楚瞭解自己的體質,找出最高效的營養素補充策略。
🧩 由基因型瞭解體質重要嗎?
答案是肯定的。
如果你補充營養卻常覺得「無感」,你可能正是 NQO1 表現較低的人群。透過基因型更了解自身體質,針對性調整生活與營養策略,比盲目亂補更有效、更省錢、更安心。
📌 結語:真正讓身體啟動,才是補對營養的關鍵
營養補充絕不是「多吃就有效」,而是看你能否「轉得動」!
啟動體內的能量工廠開關 - NQO1「能量轉換酵素」系統,是改善疲勞、提升抗氧化力與細胞修復效率的關鍵。
📚 參考文獻:
- Ross D, Siegel D. Functions of NQO1 in cellular protection and its role in bioactivation of antitumor quinones. Chemico-Biological Interactions. 2021.
- Dinkova-Kostova AT, et al. Direct evidence that sulforaphane-rich foods activate NQO1 via NRF2. Free Radic Biol Med. 2010.
- Braidy N, et al. Age-related NAD+ metabolism, oxidative stress and SIRT1 activity in mammals. PLoS ONE. 2011.
- Madeo F, et al. Caloric restriction and mitochondrial health: A review. Nat Rev Mol Cell Biol. 2014.
- Kaput J, Rodriguez RL. Nutritional genomics: The next frontier in the postgenomic era. Physiol Genomics. 2004.
- Ordovas JM, Ferguson LR, Tai ES, Mathers JC. Personalised nutrition and health. BMJ. 2018.
圖片來源 : Pexels
📌 延伸閱讀: